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16日訊(記者 張靜倫)近日,生豬養殖巨頭牧原股份(002714.SZ)發布公告稱,為深入推進國際化戰略,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經充分研究論證,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對于此次赴港上市,牧原股份有關人士表示,本次港股上市是要推進公司國際化戰略,拓寬未來增長空間。而自去年以來,牧原股份就“出海”動作頻頻,先是與越南本土養殖公司達成合作,后是直接成立子公司。
截至4月16日收盤,牧原股份股價報40.8元/股,漲0.47%,總市值達2229億元,穩居國內生豬養殖行業榜首。
凈利暴增5倍
牧原股份始創于1992年,主營業務為生豬的養殖銷售、生豬屠宰,主要產品為商品豬、仔豬、種豬及白條、分割品等豬肉產品。
牧原股份選擇此時推進港股IPO,強勁的業績或是背后的有力支撐。
根據2024年年報,牧原股份去年實現營收1379.47億元,同比增長24.43%;歸母凈利潤達178.81億元,同比激增519.42%。另據牧原股份發布的2025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同樣亮眼,預計實現凈利潤45億元至50億元,延續了2024年的強勁增長勢頭。
牧原股份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4年扭虧為盈,主要原因為去年公司生豬出欄量、生豬銷售均價同比上升,且生豬養殖成本同比下降。
出欄量方面,公司2024年銷售生豬7160.2萬頭,占全國總量的10%以上;2025年計劃出欄商品豬7200萬-7800萬頭,疊加仔豬業務,全年總出欄量或達8000萬-9000萬頭,創近三年新高。
豬價上,景氣度整體有所回升。2024年,豬價整體呈現先漲后降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生豬(外三元)價格年初低點為13.7元/公斤,8月中旬高點達到20.9元/公斤,此后震蕩回落至年底的15.7元/公斤。而2023年多數月份保持在13元至14元之間。
另一方面,公司業績增長更得益于其養殖成本下降。財報顯示,2024年底牧原股份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已降至約13元/公斤,全年平均成本約為14元/公斤,并在2025年3月進一步下降至12.5元/公斤。
一方面,受飼料原材料玉米、小麥、豆粕價格整體呈現下降趨勢的影響。“過去幾年小麥、玉米和豆粕等主要原材料成本合計占營業成本的比例約在55%~65%,上述大宗農產品價格波動會對公司的經營數據產生較大影響。”牧原股份業績說明會指出。
另一方面,通過完善生豬養殖場區配套建設,提升生物安全硬件設施,牧原股份不斷強化生豬養殖的成本管理能力。
受益于豬價回升及成本下降,生豬養殖行業2024年集體回暖。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4年出欄生豬頭均盈利214元,比2023年提高了290元。
據藍鯨新聞統計,A股中已有多家生豬養殖行業上市公司公布了2024年度業績預告或年度報告,其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ST天邦、神農集團、天康生物預告歸母凈利潤超過6億元居于前列。
國際化戰略
牧原股份公告顯示,本次H股發行規模將不超過發行后總股本的8%(超額配售權行使前),并授予承銷商不超過15%的超額配售權。募集資金擬用于國際化戰略推進、研發創新及公司日常運營等領域。牧原股份強調,公司將綜合考慮現有股東利益及境內外資本市場環境,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內(最長24個月)擇機完成發行。
自去年以來,牧原股份“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資料顯示,2024年,牧原與越南本土養殖公司BAF達成合作協議,為其提供養豬技術服務方案、硬件支持、人員培訓等,致力提升越南當地生豬養殖企業的養殖水平和管理能力。2025年3月,牧原股份在越南胡志明市設立越南牧原有限公司。
“相信公司本次進行港股上市,將為公司發展貢獻新動能,進一步推進公司國際化戰略,拓寬未來增長空間,為公司全體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牧原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接受藍鯨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際貿易沖突加劇的當下,牧原股份選擇港股上市有一定優勢和意義。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資本市場成熟,匯聚全球資本,能為牧原股份拓寬融資渠道,滿足其海外拓展等資金需求。同時,港股上市規則靈活,對企業盈利等方面的要求相對寬松,且估值體系較高,有利于牧原股份獲得更有利的估值。
詹軍豪進一步表示,牧原股份可借助香港資本市場的影響力提升國際知名度,吸引全球投資者關注,為其在海外開展業務合作、拓展市場奠定基礎。此外,通過港股上市,公司還能優化資本結構,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增強應對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
藍鯨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僅是牧原,新希望、海大集團、揚翔集團等紛紛選擇深耕越南,中國農牧養殖企業“下南洋”步伐已明顯加快。
有業內人士分析,當前,中國農牧企業出海本質上是將國內積累的技術、管理經驗和成本控制能力轉化為國際市場競爭優勢,這種“以技術換市場”的國際化戰略,不僅折射出中國農牧業發展的新趨勢,也推動中國農牧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更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