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張偉
10月21日,半導體檢測分析機構勝科納米(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科納米”或“公司”)在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并在科創板上市的第二輪審核問詢的回復文件,同時更新招股書。
《投資者網》注意到,在兩輪審核問詢中,勝科納米都被問及實控人大額負債、公司收入、成本及毛利率、研發費用等問題。勝科納米向《投資者網》表示,公司實控人李曉旻目前不存在債務到期無法償還的情況,公司控制權清晰、穩定。
據悉,勝科納米本次IPO擬募資2.97億元,全部用于“蘇州檢測分析能力提升建設項目”,進一步聚焦科技創新領域。
發軔于新加坡
工商信息顯示,勝科納米成立于2012年8月,公司業務服務于半導體客戶的研發環節,主要為客戶提供樣品失效分析、材料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檢測實驗;通過檢測分析判斷客戶的產品設計或工藝缺陷,助力客戶提升產品良率與性能。
由于可以協助半導體客戶解決產品開發、工藝改良等疑難雜癥,勝科納米及其同行經營的第三方檢測分析實驗室,又被稱為半導體行業的“芯片全科醫院”。
說起來,勝科納米的半導體檢測分析業務屬于“舶來品”,公司發展壯大,與其實控人李曉旻的求學及從業經歷密不可分。
公開信息顯示,李曉旻出生于1975年4月,擁有北京大學微電子專業本科學位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隨后,李曉旻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微電子研究所擔任研發工程師,并取得了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權。
勝科納米向《投資者網》表示,雖然李曉旻目前擁有新加坡永居,但該身份背景主要系與其個人經歷等因素相關,不會對公司本次IPO造成消極影響。
2004年,李曉旻創立勝科納米(新加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進軍半導體檢測分析領域,推動半導體行業Labless(無自建實驗室)模式的發展。Labless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將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必要非核心”業務環節(比如檢測分析)從行業中剝離,由第三方實驗室完成。
因具備專業化分工和中立性,Labless模式目前已得到半導體行業的普遍認可,越來越多第三方檢測實驗室應運而生,并發展成為半導體產業鏈的獨立賽道。
2012年,李曉旻回國,在蘇州中新工業園創辦勝科納米,形成境內外業務布局。
實控人負債超1億元
勝科納米還表示,公司實控人李曉旻的求學、任職經歷,為其后續在新加坡、蘇州等地設立半導體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的創業歷程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及市場基礎,也成為公司經數十年發展取得當前行業地位的動力源泉之一。
招股書顯示,目前勝科納米的客戶覆蓋芯片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IDM、原材料、設備廠商、模組及終端應用等半導體全產業鏈,典型客戶包括高通、卓勝微、華虹集團、日月光、長電科技、北方華創、京東方、天馬微、華燦光電等。
不過,李曉旻的創業也非一帆風順。為了穩定控制權,李曉旻大舉借債,與外部投資人同步增資勝科納米的股份進行反稀釋。IPO前,李曉旻尚未清償的股東及金融機構借款本息合計1.02億元,其大額負債也兩次被科創板上市委問詢。
股權變動顯示,勝科納米在IPO前共進行了六輪融資,為了保證對勝科納米的控制權,李曉旻在引進外部投資者的同時,自己也追加投資,以達到削減外部投資者股權的反稀釋操作。
但李曉旻增資的所需資金,也不是自掏腰包。據第二輪問詢函披露,李曉旻的借款人包括勝科納米的C+輪投資者、商業銀行和小貸公司,相應還款日期從2024年2月到2027年3月不等。
未來如何還款?勝科納米表示,李曉旻的還款資金來源多樣,未來其可通過使用可支配資金、薪酬收入、公司現金分紅款、自有房產變現等方式籌措償還資金,還款資金預計能夠覆蓋還款計劃,債務清償安排與自身償還能力相匹配。
招股書顯示,李曉旻2022年薪酬為350萬元、2023年為330萬元。此外,勝科納米在2022年、2023年進行了兩次分紅,合計1.13億元。股權構成顯示,IPO前李曉旻直接持有勝科納米43.79%股權,若以此計,李曉旻通過勝科納米的現金分紅獲得近5000萬元。此舉或許極大地緩解了李曉旻的負債壓力。
此前,市場有觀點認為,李曉旻或將通過勝科納米上市后套現以清償債務。對此,勝科納米向《投資者網》表示,為進一步增強投資者信心,李曉旻及其一致行動人已自愿承諾自勝科納米上市之日起60個月內,不轉讓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和間接持有的勝科納米IPO上市前已發行的股份。
公司負債超7億元
在第二輪問詢回復中,勝科納米預計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92億元至3 億元,同比增長3.77%至6.61%;實現凈利潤5600萬元至6200萬元,同比增長-17.24%至-8.37%。
對于今年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勝科納米表示,2024年公司新建深圳、青島實驗室,新增購置儀器設備并配套招聘部分人員,使得固定資產折舊和人員成本上漲。按照以往經驗及目前經營情況,新建實驗室在投產初期通常會出現一定期間的虧損,隨著市場拓展和產能釋放,在投產后 1-2年內可實現盈利。
按照勝科納米的說法,新建實驗室可能會在短期內限制公司的盈利能力。但另一方面,隨著規模擴大,勝科納米的負債也不斷增加。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勝科納米的負債金額為7.58億元,資產負債率達57.84%。
已上市同行中,利揚芯片、偉測科技、蘇試試驗等公司同期的資產負債率均值為37.56%。相比之下,勝科納米高出近20個百分點。
未來如何化債?勝科納米表示,公司的經營現金流量情況良好,截至2023年末的經營現金流凈額為2.39億元,且應收賬款周轉率較高,償債能力指標較好、商業信用情況優良,擁有一定未使用的授信額度,具備較好的債務融資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現金流豐富,勝科納米在新版招股書中取消了此前擬募資5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需求。本次IPO擬募資2.97億元,全部用于“蘇州檢測分析能力提升建設項目”。
勝科納米在招股書中表示,據IC insights數據,2022年以來,半導體公司的研發支出總額以5.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2026年將達1086億美元,半導體公司研發投入的增加也將拉動半導體檢測分析市場的增長,行業前景可期。
上市方面,勝科納米的多家同行已經捷足先登。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有利揚芯片、偉測科技、思科瑞、蘇試試驗、廣電計量、華測檢測等六家半導體檢測分析公司在A股上市;其中,利揚芯片、偉測科技、思科瑞在科創板上市。
最終,勝科納米能否通過上市加強公司競爭力,提高行業地位,投資者亦可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