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證監會《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指出,聚焦投資者長期回報,健全基金投資管理與銷售考核及評價機制。強化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經理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機制,做好投資者服務和陪伴。
面包財經研究發現,一些基金公司旗下的部分產品長期業績表現較差,投資者權益深度受損。我們將對其中的部分典型產品進行研究,本篇聚焦農銀匯理基金。
截至3月12日數據顯示,農銀匯理新興消費成立四年,基金凈值暴跌45.23%,同類排名墊底。
更令人震驚的是,除農銀匯理新興消費外,農銀匯理旗下還有多只產品成立以來跌幅超20%,而基金公司卻“旱澇保收”,躺賺管理費。農銀匯理基金管理層是否重視提升投資者回報?與投資者的利益是否一致?
農銀匯理新興消費:4年巨虧45%
農銀匯理新興消費成立于2021年3月,恰逢消費板塊估值高點。憑借“消費新趨勢,投資新引擎”的宣傳口號,農銀匯理新興消費募集規模超60億元,吸引超10萬基民認購。
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為:中證內地消費主題指數收益率*80%+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20%。
然而,基金卻成為了投資者的一場“噩夢”。截至2025年3月12日,農銀匯理新興消費累計虧損達到45.23%,跑輸業績比較基準超過20個百分點,單位凈值不足0.6元,同類排名502/554。
今年以來,農銀匯理新興消費凈值仍在下跌,年內虧損3.13%,同類排名975/1007。
研究基金持倉發現,雖然號稱“新興消費”,基金卻長期重倉貴州茅臺等傳統消費股。隨著板塊的持續回調,基金凈值一路下跌。
此番業績表現下,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基金總規模僅剩17.57億元。
農銀匯理基金:9只產品成立以來跌幅超過20%
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3月12日(下同),農銀匯理基金在管的9只公募產品(初始基金口徑)成立以來凈值累計下跌超過20%。
其中,農銀匯理策略收益一年持有成立以來跌幅達到37.88%,投資者虧損慘重,而基金公司卻躺賺管理費。
基金公司旗下多只產品成立至今仍跌超20%,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經理等責任人是否重視投資者長期回報?與投資者的利益是否一致?
(文章序列號:1900086632044957696/GJ)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知識產權聲明:面包財經作品知識產權為上海妙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