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通過“千億扶持計劃”“新質商家扶持” “百億減免”等舉措,主動向商家、消費者讓利。這些舉措雖然短期使得拼多多業績有所放緩,但這種“減速換質量”的策略,正推動平臺從流量競爭轉向供給升級,為下一階段增長蓄力。
?財報數據的背后: “扶持+減免”政策助力長期生態構建 ?
拼多多近期披露的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速放緩至10%,其中傭金收入同比增速降至6%。數據表明公司主動將“減免、扶持、治理”等措施貫穿于平臺運營、商家經營等各個環節,推動平臺及產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費用方面,拼多多一季度銷售費用同比上升43%至334.03億元,金額相比上年同期增加約100億元。公開資料顯示,拼多多2024年下半年以來推出“百億消費券”等活動讓利消費者,補貼品類持續擴容至手機、數碼、家電、美妝、護膚等產品。
盡管業績增速放緩,拼多多仍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一季度研發費用達到35.7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29.1億元上升近23%,明顯高于同期的營收增速。
拼多多董事長兼聯席首席執行官陳磊在近期披露的一季報中表示:“在第一季度,我們為了支持商家和消費者應對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在平臺生態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這些投資對短期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壓力,但為商家提供了適應和專注于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從而增強了平臺的長期健康狀況。”
?供需兩端齊發力:千億扶持助力產業升級,超額補貼撬動消費規模 ?
公開資料顯示,進入2025年以來,拼多多持續加大對商家、用戶側的投入,供給側加大產業幫扶,范圍從新質商家不斷拓展到中小商家。
2025年1月,拼多多成立“商保會”,由集團執行董事、聯席CEO趙佳臻親自掛帥任委員會主任。4月3日,拼多多“商保會”宣布平臺將推出“千億扶持”計劃,未來三年內擬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加碼高質量電商生態建設,助推平臺商家新質轉型升級,全力構建用戶、商家及平臺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
供給側,“千億扶持”啟動“多多好特產”專項,深入全國各大農牧產區,探索農貨上行新模式,提供優質農牧產品已成為商家共識,不少商家在平臺的賦能下,從銷售初級農產品逐步拓展至精深加工產品,建立農貨品牌,推動農牧產業增產,農民增收。
在“多多好特產”專項助力下,涌現出了一批像“缺牙齒”湖南小吃、溫州水產、成都水果、榮昌鹵鵝、海南荔枝等成功案例。
作為“多多好特產”重點扶持的品牌,“缺牙齒”作為改良傳統湖南小吃,日銷穩居百億補貼頻道零食類目頭部。除了爆款產品香辣素牛肚外,結合拼多多消費趨勢數據,“缺牙齒”還推出了系列小吃產品如香辣素耳尖、香辣脆骨等產品。
在溫州水產品領域,作為遠強漁業有限公司的電商運營人員,周洪梁在拼多多平臺上推出自主品牌“漁香絲”,產品涵蓋本地特色的蝦皮、紫菜、魷魚等。在拼多多水產運營人員高頻提供業務指導幫助下,遠強漁業有限公司的“漁香絲”品牌銷量不斷攀升。
根據“多多好特產”專項行動部署,拼多多平臺推出三大舉措,從產品、運營、供應鏈等維度為水產商家規劃品牌成長路徑。
在需求側,“千億扶持”落地了多項補貼政策普惠消費者,平臺百億補貼頻道新增了“100億商家回饋計劃”,先后投入100億元消費券,通過“百億消費券”“百億加倍補”等專項活動,對全品類商品進行超額補貼。
多措并舉之下,為拼多多未來的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5年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71億元,同比增長4.6%。1-3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36242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9948億元,增長5.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0%。
全國網上零售額的增速仍明顯快于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
部分分析機構根據此次一季報的數據推算,拼多多一季度GMV增速約16%,預估本季度平臺GMV大約1.07萬億。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作品版權歸面包財經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