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全球化媒體智庫——霞光社ShineGlobal&霞光智庫舉辦的「品牌引力·重構增長 - WAVE2025品牌全球化大會」在深圳成功舉辦。
活動開始,深圳市商務局電商處副處長楊志君,作為政府嘉賓受邀為大會致辭。她在致辭中表示,品牌出海,是各類貿易型、服務型企業的新追求,也是培育外貿新動能、發展外貿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涵。站在時代潮頭,我們不僅要出海,更要成為全球消費的引力場。
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黨工委委員譚德盼代表轄區指導單位,在致辭中提到,民治街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臨近多個交通樞紐。同時,街道內的產業基礎雄厚,集聚了眾多優質制造業企業,豐富的產業資源、產品資源為跨境電商提供了強大的供應鏈支持。據不完全統計,街道目前擁有跨境電商相關企業超過3000家,產值超過500億元,已成為行業發展的聚集高地,同時他也邀請更多企業家朋友們在民治投資興業。
活動當天,共有1500余家企業以及海內外機構參與,覆蓋AI、金融、新能源、智能制造、醫療健康、新消費、跨境電商、物流等多個行業領域,他們就企業品牌建設、品牌全球化擴張展開深入探討。嘉賓包括,香港康佳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志科、樂其創新SmallRig全球市場研究負責人姚寧、OneSight VP汪昕、零零科技創始人&CEO王孟秋、深圳市佳簡幾何創始人兼CEO&yoose有色聯合創始人魏民、Pathmatics by Sensor Tower新業務高級總監Abbie Li、物種起源科技創始人兼CEO林源 、hibobi聯合創始人何亞林、霞光社&霞光智庫創始人何維等。
嘉賓們圍繞“出海新興市場,品牌塑造與業務增長的雙向驅動”“出海北美:內容、社群與渠道如何驅動品牌從0到1增長”“AI驅動價值增長,從效率工具到戰略資產”以及“融合本地市場,提升品牌競爭力”等主題,展開豐富多彩的圓桌討論。
此外,為尋找出海標桿和指引,霞光社評選的「 WAVE2025品牌領航者榜單」獲獎企業名單也在大會現場公布,本次榜單評選旨在發掘并表彰那些在全球市場中展現出卓越領導力、持續創新力、強勁成長力的中國出海品牌與出海服務商,助力企業和品牌擴大曝光,激發行業探索品牌出海長期價值之道。設立“最具領導力出海品牌”“最具創新力出海品牌”“國際新銳出海品牌”“優秀品牌出海服務商”四項獎項,全面覆蓋不同成長階段、不同賽道類型的優秀出海力量,真實記錄和見證新時代中國品牌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的閃耀身影。
大會全天議程緊湊,嘉賓分享內容干貨滿滿。
霞光社&霞光智庫創始人何維在大會現場發布《品牌引力·重構增長——2025中國品牌全球化增長力洞察》,她指出中國品牌正在全塑全球化的寫法,中國出海也迎來了巨大的機遇。這些機遇藏在新興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里;藏在全球Z世代對中國故事的好奇里;也藏在中國最強的千人千面提效的數字化工具里;以及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躍遷的勢能里,需要大家去進行深挖。
霞光社&霞光智庫創始人何維
她提出,過去幾年,出海從選答題變成了必答題,現在,品牌出海已經從選答題變成了必答題。雖然品牌化很難,但它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未來將不是簡單的“出?!?,而是一場“價值輸出”的遠征。
同時,她在現場分享了2025年出海的六大增長機會以及十大觀察。
在上午場嘉賓演講環節,香港康佳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志科分享了他總結的品牌國際化實踐與思考。他認為做海外業務,有四件事非常重要,即供應力、交易力、產品力、品牌力。同時他分享了一組數據,首先,近六成持續增長冠軍企業的增長動力來自于開創并主導一個新的品類。其次,平均每一次品類的創新,可以再造三個百億企業。新品類的業務,往往會占到這49家品類創新企業72%的銷售份額。所以他認為,品類創新,是未來品牌出海和國際化以及應對目前逆全球化的方式和方向。
香港康佳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志科
樂其創新SmallRig全球市場研究負責人姚寧指出,在零售行業出海過程中,品牌邏輯本質就是用戶邏輯。用戶邏輯的本質就是如何通過構建品牌與企業的商業模式貼近用戶,不斷加深用戶關系,從而形成出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樂其創新SmallRig全球市場研究負責人姚寧
OneSight VP汪昕分享的主題是《數據引擎+品牌運營,構建全球增長雙驅動》,直截了當指出品牌出海的三大困境是缺乏本地化市場洞察、品牌影響力不足和銷量難持續。對應的,她也給出了四個解法,第一是要堅持品牌化,它是驅動增長的重要引擎。第二,因為有了品牌,需要與消費者進行連接,所以需要構建長期的品牌心智。第三,在新的國際局勢下,一定會遇到大量的信息和輿情問題,要學會利用它成為增長驅動的新引擎。第四,多品牌、多渠道,也是取得增長的途徑之一。
OneSight VP汪昕
下午場中,零零科技創始人&CEO王孟秋以自身產品為例,分享了企業如何構建用戶心智護城河。他認為一家企業的生命力在于能否持續創新,能否持續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體驗。如果一家企業淪落成只是為了商業成功走捷徑、復制、抄襲,簡單去做參數迭代的時候,那這個企業或這個品牌的靈魂也已經喪失了。靈魂一旦喪失,以后的所有事情都是空想。
零零科技創始人&CEO王孟秋
深圳市佳簡幾何創始人兼CEO&yoose有色聯合創始人魏民給出的觀點是“藍海做正確,紅海出奇招,相對的紅藍海要做絕對的差異化”。同時他也舉了詳細例子來解釋這個觀點,比如在2014年時,國內充電寶就卷得不能再卷了,大家都在卷價格和供應鏈,希望通過一毫一厘的價格做利潤,整體非常難的。于是就有人提出了共享充電寶的理念,一下子打開思路,充電寶反而比以前更好賣。而到了紅海市場,技術相對停滯,沒有什么變化。這個時候大家的產品力都差不多,功能基本一致,想突圍就得有奇招,比如去做小眾文化的市場,做差異化的產品找具象化的用戶。
深圳市佳簡幾何創始人兼CEO&yoose有色聯合創始人魏民
Pathmatics by Sensor Tower新業務高級總監Abbie Li的演講主題是《2025數字廣告市場:品牌脫穎而出的黃金法則》,通過對數據的洞察和分析給出了一套市場營銷中的方法論。第一,大部分品牌在最開始營銷的時候,整體的廣告花費是上揚的,視頻類的廣告預算更多。第二,在追求“被看見”這件事情上,不是所有的廣告費一定會被轉化成GMV,很重要的一點時企業一定要研究清楚當地市場、用戶、消費者,以及自身的媒介策略、品牌策略,形成有機的整體。第三,營銷的漏斗尤其重要,才能完成從上端到下端的轉化。
Pathmatics by Sensor Tower新業務高級總監Abbie Li
物種起源科技創始人兼CEO林源以自身所在的吹風機賽道為例,分享了自己在出海過程中的洞察。他認為,對比海外市場,高速吹風機在中國的滲透率依然還是很低。中國平替的方法論,在歐美主流市場很難打通,會面臨很多專利限制和壁壘。
物種起源科技創始人兼CEO林源
hibobi聯合創始人何亞林分享了自己總結的“出海三句話”。第一句話是,我們必須得承認自己啥都不是。他在海外待了很多年,跟海外本地商戶合作生意的時候,他們會不斷把我們認知瓦解掉,然后再重構一遍。換一個客戶,又被瓦解一次,又重構一次。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邏輯,我們要承認自己的無知,才能跟他們真正融合。第二句話是,企業的能力一定要想明白。一個企業的能力,老板說了不算,高層也說了不算,企業的員工說了才算。這其實是組織管理學上的理論,在出海過程中會被放大。第三句話,整體的產品水平要具象化,這是企業出海本地化最重要的任務。越具象化就越統一,因為出海的時候,在一個未知領域做生意,如果企業里每個人的作戰路徑、思考方式不一樣的話,就很容易打敗仗。
hibobi聯合創始人何亞林
在上午主論壇上,多位嘉賓圍繞《出海新興市場,品牌塑造與業務增長的雙向驅動》話題展開了圓桌討論。云鯨智能亞太區副總裁程剛目前比較看好東南亞的越南、印尼、泰國和印度。狼蛛鍵鼠國際業務合伙人康泉則指出中國品牌出海,影響力率先溢出的一定靠中國最近的這些國家,所以東南亞是首選??v騰集團副總裁李聰指出,全世界的消費是分等級的,有些國家負責消費,有些國家負責生產。為什么新興市場的消費會起來?因為現在供應鏈區域化,所以帶來了很多出口制造的機會。SHOPLINE市場負責人劉元喆認為,沙特市場也值得關注。除頂奢外,高端及輕奢品牌仍有較大市場空間,為中國中腰部以上品牌提供了成長機會。電弧領航CEO李萬權基于工業品出海的思路提出,越南是目前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國,特別是對中國產業轉移的承接起到重要作用,出海對于基礎建設以及制造業的發展來說,越南仍有較大機會。
在下午進行的“出海北美:內容、社群與渠道如何驅動品牌從0到1增長”圓桌對談中,嘉賓們一致認為北美市場有巨大機會。首先,北美消費者的消費能力非常強。其次,人群基數足夠大。就這兩點來說,北美市場是很值得做的。此外,當企業具備領先的產品和設計之后,想進入北美市場,仍然要做出至少三年的投入計劃。三年之內,從0到1,要測試哪些渠道合適,哪些營銷方式合適等等。如果盤算手中投入的資金時,只是計劃一年,那就不要考慮北美。如果兩年時間,一半的概率是要失敗的。三年的時間,有大概率會成功。
在“AI驅動價值增長,從效率工具到戰略資產”圓桌中,嘉賓們認為,AI已經成為重要的戰略布局,AI+品牌并不是一句口號,未來要把整個AI體系跟用戶緊密結合起來,逐步教育他們,讓用戶體驗到AI帶來的附加價值。
此外,嘉賓們還圍繞《融合本地市場,提升品牌競爭力》話題展開了圓桌討論,并總結了提升品牌競爭力的“四大步”。第一,出海做品牌,如果還是延續之前快速收割的思路會非常難。做品牌要做好打五年仗的準備,快的話三年能有收成,慢的話五年才能見結果,所以在出海前要掂量自己的內功強不強。第二,中國人常說,慢就是快。與其20個國家同步鋪開,不如踏實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出去能夠生存、立足、可盈利、可復制的方法論。第三,在做品牌的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三方關系,即用戶、合作伙伴和自己。像很多品牌做到最后急功近利,拼命塞貨、降價,渠道就很容易崩塌。最后,注重人才梯隊搭建。進行人才梯隊建設的時候,一定要找跟公司的文化和訴求是高度一致的人,因為今天的出海很熱鬧,大家長了一點見識以后,難免會“飄”,但是實際上做品牌就是做沉淀,真正沉淀住了才能贏。
未來霞光社將繼續攜手出海領航者,助力企業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