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訊全媒體
“回顧過去的一年,房地產行業大浪淘沙,迎來了劇烈的調整期,銷售市場的迅速轉冷,金融機構風險偏好的下行,都給行業每一位參與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2021年度報告中,碧桂園如此表示。
(2021年度業績發布會現場圖)
3月30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披露2021年業績報告。年內,碧桂園連同其合營及聯營公司實現了權益銷售金額5580億元,權益銷售面積6641萬平方米,是去年房企中唯一權益銷售額破五千億的房企。
作為全國土儲布局最為廣泛的企業,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碧桂園開發項目遍布中國內地31個省、299個地級行政區劃、1425個縣級市/區/縣,項目總數達到3216個。
2021年全年,碧桂園共獲取333幅土地,權益總代價約1416億元,對應貨值約4200億元,權益比保持在85%以上。新獲取土地中,85%的土儲聚焦五大都市圈,精準布局為未來業績增長提供了重要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25日,上海的一場土拍徹底打破了市場對碧桂園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
在這場歷時6天的集中供地中,碧桂園最終以95億元在上海競得三宗矚目地塊,與金地、中建位列拿地數量榜第一,其中新江灣社區的地塊更是從一眾實力房企中虎口奪食,“0差價”收入囊中,規模體量與資金實力之外,碧桂園在投資端蓄力已久的專業性開始被重新審視。
要知道,在雙集中供地模式下,價高者得的規則發生改變,房企拿地主要分兩步:先打分入圍,再猜中位數。在這樣的拍賣規則下,如果將碧桂園的豐收歸于資金支撐和運氣加持,顯然不夠全面,新規則也考驗著各家對城市和市場的理解,競拍過程中兩次戰略性放棄和兩次0差價勝出均顯示出其投資策略的果斷和預判的精準。
足以見得,碧桂園通過各項制度規范投資標準、風險管控等大投資體系,通過強有力的過程管理措施,為安全獲取高質量項目保駕護航,而此次重拳出擊將為碧桂園在上海的明天打開新的窗口。
很多人覺得,碧桂園在上海是“突然發力”,其實不然,所有的突然,都是積淀已久。在過去的6年中,碧桂園見證了上海城市的快速裂變與高質量發展,也開發了遍及上海多區域的共34個項目。
如今,結合上海“2035卓越城市”發展規劃,用深耕6年的思考和經驗全新推出的“柏悅灣系”產品,將個體所生活的家庭與城市發展進行深度綁定,彰顯了碧桂園筑造未來人居范本的決心,三個項目也將于今年陸續面市。
柏悅前灣項目主要對接虹橋前灣片區的年輕精英群體,該項目毗鄰虹橋交通樞紐以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新加坡國際學校等教育和醫療資源。
柏悅江灣項目位于楊浦濱江北段腹地、寶山濱江文化中心之間,臨近地鐵站。該區域周邊有悠方生活廣場,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等優質資源,商業和醫療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滿足;另外,“高等學府+科創園區”格局的產業規劃也能夠吸引眾多人才集聚。
柏悅翔灣項目毗鄰滬翔高速,臨近印象城商圈、南翔老街等商圈,大型商超山姆會員店也在建設中,商業配套齊全;另外,該項目緊靠上海嘉定世界外國語學校、上海瑞金醫院北部院區,教育醫療條件完備。
對于今年的投資計劃,碧桂園集團常務副總裁程光煜表示,公司會把投資額度控制在合理比例,根據市場機會做動態調節,鑒于公司傾向于在市場筑底的右側去啟動更積極的投資活動,預計接下來這段時間,會在局部回暖的市場有更多拿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