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股的錢沒那么好賺。
1
都是熱門股的錯?
著名金融分析家陳嘉禾介紹過一個例子,申銀萬國證券曾經編輯過一個活躍股指數,來模擬投資者買入熱門股,結果2000年的1000點,到2017年跌破了10點,虧損率高達99%。
與之相反的一個例子是,中歐基金的曹名長,一直堅持價值投資,找又好又便宜的投資標,在2006年-2019年給投資者帶來了累計大約10倍的回報。
這些熱門股往往十分誘人,快速增長的業績瘋狂刺激著人們,也不管看不看得懂該公司業務的風險點在哪里,能不能兌現,看見別人沖了,自己也就沖了,運氣好呢,收益過半,運氣不好就是高位站崗。
這些道理他們也不是不懂,但之前梭哈胃口撐大了,想要耐住性子賺長線收益哪有那么容易。
這還是只是散戶,那些本身就背負巨大業績壓力的基金經理們,還會面臨投資者們的質疑,比如說你看那個某某股都多少倍了,身邊那個誰都賺瘋了,你怎么還不買入?
當然,其中或許還會有人“渾水摸魚”,“暗度陳倉”,這就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范圍內,即使沒有這些小動作,熱門股也不是那么好跟的。
憑運氣賺來的,終究還是會連本帶利吐回去。
比如前兩年大熱的匯添富基金,2020年開始從傳統板塊的銀行保險、家電等,轉向熱門的白酒、醫藥、新能源、互聯網、半導體產業等,很是風光過一陣,一度被稱為“選股專家”。
但2021年后,匯添富基金的表現就逐漸開始回落,這從他們管理規模的變化中也可以看出。
?圖源:天天基金網
?
匯添富基金屬于東方證券旗下,背靠上海國資委,是行業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
但根據公開資料,其資產管理規模實際上已經從行業第三跌至行業第九了,行業前十的地位,岌岌可危。
2
人才短缺
2019年公募基金有多受追捧?
有一句話就可以充分體現,也就是“炒股不如買基金”。
?
?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匯添富基金以767.88億元首發總規模位列全部基金公司第一,匯添富穩健增長混合基金首發規模超過130億,也是2019年首發規模最大的權益類基金。
新發基金暴增,但基金經理的“補貨”速度卻沒那么快;而且投資者一般也是奔著人家知名的基金經理去的,誰認識你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基金經理?又怎么敢把錢就交付給你這么個陌生人呢?
各種因素綜合下,掛名也好,強撐也罷,一些基金經理一拖多的現象幾乎成了常態。
根據拾鹽士7月23日的梳理,匯添富基金經理中,何旻旗下管理基金14只、王栩旗下基金9只、鄭磊旗下基金8只、賴中立旗下基金11只……
不過實際上,早在2020年5月,相關部門就開始實施相關規定,要求基金管理人應當確保兼任基金經理具備充分履職能力,合理調配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數量,原則上不超過10只。
但很明顯,匯添富基金旗下的部分基金經理甚至已經超出這個數了。
而一拖多本質上,其實是投研領域的人才培養沒能跟上公募基金的快速發展。
行業發展太快了,別說普通散戶了,一些基金經理恐怕自己都還沒學明白,就已經背上了巨大的業績壓力。
而那些業績增長飛快的所謂的“成長股”,不僅估值高,實際上業務兌現也極其復雜,這些都是需要花費精力去學習了解的。
但這些一拖多的基金經理們,真的還有足夠時間精力去研究嗎?投資者們的賬戶能放心交給這些基金經理嗎?
3
“消費男神”不靈了?
隨著行情的結束,匯添富基金迅速被“打回原形”。
東方證券發布的2022年年報顯示,匯添富基金2022年實現營收67.87億元,同比下降27.63%;凈利潤20.94億元,同比下降35.84%。
據悉,2022年,在考慮到固收類產品收益的情況下,匯添富旗下全部產品合計虧損仍超860億元。
隨著業績下降,投資者也很容易感到恐慌,自然就有些人想要贖回,于是就有了我們開頭看到的管理規模縮水,行業排名下降。
具體到個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曾經的“消費男神”胡昕煒,其管理規模已經從2021年四季度末的693.76億元,降到了二季度末的440.44億元,降幅約為36.5%。
?
?
胡昕煒聲名最盛的那一年,也是匯添富基金管理規模到達一個巔峰的一年。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胡昕煒管理的匯添富消費行業近5年收益310.02%,排名所有同類基金的第一名。其管理的“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在2019年和2020年的年度收益分別達到72.84%和77.52%。
但行情結束后,胡昕煒仍然鐘愛貴州茅臺等酒企。截至2023年8月1日,匯添富消費行業基金年內收益為-4.08%,同期滬深300指數則為3.26%。也就是說,胡昕煒跑輸大盤超過7個點。
集中持倉曾將胡昕煒推得有多高,現在跌得就有多重。
同理,重倉熱門股之于匯添富基金也是這樣。
其實還是我們常說的,往往最誘惑你的選擇,不是上帝給你的機會,而是惡魔給你的考題。
陳嘉禾在書中這樣總結過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找你能懂的、最簡單的投資機會”。
熱門股的水太深了,你不一定把握的住。
少折騰,先守住賬戶里的,靜待下一輪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