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資本論看來,僑式服務IP正成為中國物業服務的標志性樣本。
憑借“奔跑吧,晨光少年”、“10點鐘長者課堂”這兩大席卷全國的社區活動,融僑集團再次成功出圈。
隨著地產業進入價值增長時代,“社區軟實力”成了行業熱詞,房企各出奇招以持續用戶價值,有的房企如金茂、朗詩研究綠色科技,讓環保健康因子融入社區的每個角落;有的企業如富力、寶龍借用星級酒店設施,打造品質概念。此次出圈的融僑集團通過“始終陪伴”計劃,成為服務美好生活的中堅力量,贏得用戶真愛。
樓市資本論拆解融僑集團的服務軟實力,發現有三大特點,“長期賦能”、“契合時代”和“自我升級”。
背后更深處的原因,在于融僑通過前瞻性布局“地產+”, 已經從一個單純的房企,轉變為城市美好生活綜合服務商,多元化業務生態使其成為房企服務力樣板。
【一】“始終陪伴”計劃的社區革命
樓市資本論在研究社群運營的做法時看到,很多房企都著力于吸引年輕人群,并以一套專業模版,復制到各個城市所有社群落地。
原因很簡單,一方面可以吸引購房主力群體,打響品牌效應,另一方面高效又省成本,可謂好處頗多。而每天在社區時間最長的老人與孩子,卻或多或少被忽略。
融僑集團卻選擇了一條更為復雜的路徑,“始終陪伴”計劃恰是圍繞社區“長幼”兩端,讓社區居民老有所養、小有所樂,促進社區生活回歸“睦鄰而居”的文化傳統。
“奔跑吧,晨光少年”免費為融僑7-14周歲小業主開展的少年體能拓展活動,是全國首批社區內開展的少年公益運動項目,“10點鐘長者課堂”則是全國首批社區長者定制交流平臺,也是行業首個針對60+的長者社群公益品牌。更關鍵的是,融僑集團還在著力于連接時代潮流,不斷挑戰社群活動的高度。
2020年最高領導就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提出“讓孩子們跑起來”的指示精神;2021年國家體育總局也推出了“奔跑吧?少年”主題健身活動,全面促進兒童青少年通過科學運動增強體質。
融僑此次“奔跑吧,晨光少年”活動,通過聘請專業少年體能培訓教練,打造“社區環跑、體能測試、體考訓練、團隊比拼”等環節,來培養少年們的體育競技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
參與此次晨訓活動的融僑晨光少年,不僅能在專業運動中鍛煉身體、強健體魄,還能在運動社群中結交社區里的新朋友。
武漢融僑業主林先生就表示,“通過晨訓我發現孩子的運動潛能其實很大,社區里舉辦這樣的活動真好,要給我家努力的孩子加雞腿。”
融僑“10點鐘長者課堂”,更是成為了房企響應國家“適老化”號召的社群標桿。
早在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首次寫入老年人數字困境問題。
融僑通過“10點鐘課堂”的形式,響應國家,關注且致力于解決長者現代生活痛點。
沒有健康碼,出行十分不方便;需要看病,卻不懂如何網上預約掛號;線下消費,不會掃碼付錢……這些老年人日常碰到的“智能化難題”都能在“十點鐘課堂”得到解決。
不僅限于智能化科普,融僑“十點鐘課堂”還圍繞老年人在現代生活的各類觸達場景,推出智能、健康、藝術、運動4大課程體系,涵蓋網上購物、線上繳費、樂理講座、書法培訓、運動防護、口腔護理等日常生活相關課程,為融僑社區的老年人們打造“就在家門口的學習交流平臺”。
對此,亞布力智庫專家武亮表示,當80后、90后享受數字化社會的發展帶來的便利時,老年人卻因認知能力退化和信息接受能力等,被新科技拋棄。而融僑集團通過小課堂形式,對老年人數字反哺,顯示了企業的溫度,也助力了國家科技普惠的追求目標。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從“長久陪伴”計劃可以看到,融僑以開放自由的態度,與居民一起參與到了城市文化共建,成為良好的和諧實踐標本。
【二】多元產業長期賦能
榕樹是南方隨處可見的樹種,也是最原始的社群成長生態。
過去,有榕樹的地方,就會有人在樹蔭下喝茶、聊天,慢慢生長出茶館、飯店,使得越來越多人在周邊聚集生活,形成強大磁場。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融僑集團的“始終陪伴”計劃,也是在這種像榕樹一樣包容開放的生態環境下生長出來。
甫一開始,融僑集團就定位于城市運營商,但不將視野局限在建造房子上,2018年融僑集團成立了產業集團,開始了多元化發展新紀元,升級成為城市美好生活綜合服務商。
樓市資本論發現,融僑集團圍繞國家政策鼓勵的民生產業,已形成地產、商業、物業、酒店、教育、醫療、農業、港口開發、工業村等多元產業協同發展的企業新格局,服務客戶的周期也拓展到了全生命鏈,真正做到了“醫食住教,美好生活在融僑”。
在融僑集團看來,社群運營從來不是為了營造而營造,更應該是房子自帶的常態屬性。
不同于不少小區設計之初對日后活動場景思考不足,社區功能性普遍不足;融僑集團的社區從拿地開始,就為社群活動預留出了公共空間,通過多個項目線下特色場域的搭建和精神空間的填補,為業主的生活場景增添了色彩和溫度。
比如首個揭牌“10點鐘長者課堂”的福州融僑錦江小區,就非常具有典型意義。
融僑錦江小區建立之初就設有50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以及籃球場、羽毛球場等綜合類活動場所,還先后成立了太極拳隊、融僑合唱團、時裝舞蹈隊等17個老年社團,社區和物業對社團的支持更是說得上有求必應。
我們看到融僑文化中心藝術團團長林秀鳳,從2010年起就居住在融僑錦江小區,“溫馨”“家的氛圍”是她對小區最大的感受。如今,已過花甲的林秀鳳更加深切地體會到融僑錦江小區里的“老有所樂”。
樓市資本論看來,從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再到籃球場、羽毛球場,美好的社區故事有了實際發生地。從成為融僑業主的那一刻開始,興趣社群和各項活動就融匯到了生活里,成為了一種習慣。
不得不說,當有趣的人碰到了合適的空間,一切美好不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三】兩大原則:拓展邊界與自我升級
如何讓社群具備長期延伸功能,形成有機的、有自我生命力的生態體系?這是擺在所有物業公司面前的難題,融僑創新性的通過“拓展邊界”,和“自我升級”兩大原則,讓社群不斷突破想象空間。
原則一:拓展邊界
一滴水,只有匯入江河大海,才不會干枯,社群活動也是如此。從社團到社群,從單個社區到多個社區,乃至多個城市聯動,是一滴水匯入江河。
但僅限于社區、限于業主本身,仍然只是一部分人的自嗨。只有走出社區,走向城市,為城市和社會創造價值,并從中汲取能量,才能獲得更大的活力。
11月,全國多個城市的融僑“晨光少年”, 不僅熱情參與晨訓鍛煉,還在活動中認真學習環保知識、踐行環保行動,通過“母親河”凈灘、公園環境清理、環保知識問答、環保袋創意自制等活動,貢獻了自己的“綠色”力量。
與此同時,10點鐘長者課堂上,老年人也認真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并通過參與手繪環保袋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
樓市資本論認為,這種不同社區、不同省市的公益社群活動,讓業主與業主,業主與城市以及與整個社會產生了聯系,生活和生命都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原則二:自我升級:
在融僑集團通過“長久陪伴”計劃,長期運營、多頻多維的孵化打穩地基后,重陽節融僑開啟了 “寶藏長者”招募計劃。
面向全國融僑業主招募挖掘擁有知識文化/才藝手藝/技能特長的“寶藏長者”,讓他們從助老行動的受益者,轉變為長者公益的互助者,幫助他們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讓他們代表長者群體在社會中發光發熱,形成長者鄰里互助友好氛圍。
從創建者到運營者,從運營者變成參與者,融僑集團成功打造了一個社區運營閉環;并且業主作為運營者,無論在溝通還是組建層面,將會更加流暢高效,鄰里關系也會更好建立。
用個恰當的比喻,融僑集團的“長久陪伴”計劃就宛如一顆榕樹的種子。
契合時代潮流、瞄準長幼兩端的社群活動打造,是最好的載體養分;而枝椏之上,則是由業主創造運營出的社群之芽。兩者相互作用,最終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讓融僑業主得以在樹下納涼頤養,共同創造了一個有溫度的鄰里生活圈。
樓市資本論研究院看來,融僑正踩準時代步伐,深入用戶之中,創造出獨具風格的僑式服務IP,成為房企服務力最佳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