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深氪新消費第708期分享:一只酸奶牛或將煥發第二春。作者| 沐九九編輯|黃曉軍來源| 深氪新消費 [ID:xinshangye2016]封面圖|網絡
一只酸奶牛,一個以新式酸奶飲品為主打的品牌,因起源于川渝一度鮮為人知。
直到2021年1月,上市公司新乳業發布公告,宣布將以2.31億元收購一只酸奶牛60%股權。人們才將視線從北上廣轉向西南,并恍然大悟到這是一個在西南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茶飲品牌。
有一個未經考證的數據宣稱,一只酸奶牛單店1天可賣出近6000杯。這是一眾新式茶飲品牌望塵莫及的業績,按照每天開業10個小時算,其每分鐘的銷量達到了10杯。
如今,在資本的加持下,一只酸奶牛或將煥發第二春。
01切入酸奶飲品:
從種內競爭到種間競爭
奶茶行業競爭過于內卷,經典案例是喜茶和奈雪創始人在朋友圈“互撕”。
2018年,彭心在朋友圈公開點名聶云宸,指責喜茶抄襲奈雪的芝士草莓、霸氣蜜桃、軟歐包等產品。后者則霸氣回懟對方不懂市場競爭、不懂抄襲、不懂創新,只會做無意義的無病呻吟。
幾年過去了,類似的問題從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
2021年3月,奈雪上線霸氣玉油柑,喜茶緊接著5月上新王榨油柑等三款油柑飲品。6 月,喜茶上新黃皮仙露、多肉黃皮仙露,沒過多久,奈雪的茶旗下品牌臺蓋緊接著上線滿滿小黃皮新品,益禾堂的海鹽蜜黃皮也同步上市。
《中國新式茶飲行業研究報告2021》就顯示,為使得茶飲從視覺效果上看起來更富有層次感,同時使口感和口味更加豐富,多數傳統現制茶飲通過簡單“堆料”來吸引消費者。
明星新式茶飲品牌,主打產品也幾乎相似,熱門產品除了名字不同,實際用料都差不多。比如楊枝甘露,幾乎出現在不同的茶飲店菜單里。
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這些品牌并沒有跑出商業創新,更像是對茶飲紅利的狂熱追逐。
前微軟戰略合作總監劉潤,曾將這種紅利追逐稱之為種內競爭,即同一種類的不同個體,它們的生存空間高度重疊,能力也差不多,所以大家都會去爭奪同一種資源。
這其實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闡述生存斗爭時提出的。與之對應的,還有另一種競爭——種間競爭,即利用自身優勢去開拓新的生存機會,然后在新的生產空間中強化自身優勢。
一只酸奶牛的起勢,或許就源于種間競爭。在幾乎所有新式茶飲都在圍繞“茶”做功課時,這個品牌選擇了酸奶品類。
一只酸奶牛誕生之初,酸奶健康的元認知就已經長期占據消費者心理。尤其在健康消費趨勢下,一只酸奶牛因以酸奶為基底被消費者認為是“一杯健康的飲品”而備受青睞。
毋庸置疑,這樣的品類選擇直接避開了擁擠的“茶”基底戰場。但事實上,酸奶冷鏈運輸要求并不比茶飲低。
近幾年,一只酸奶牛持續深耕打造優質奶源的同時,也在加強冷鏈運輸建設。目前,新希望旗下的鮮生活冷鏈為一只酸奶牛提供一級冷鏈配送服務,實現從產地到工廠的品質把控。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愛企查顯示,鮮生活冷鏈于近日獲得數億元B輪融資,正式邁入食材流通行業獨角獸俱樂部。
在品牌和資方經驗為品牌賦能的基礎上,一只酸奶牛有望強化自身優勢,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
當然,這僅僅是將一只酸奶牛和其它茶飲品牌作對比。除此之外,同樣是酸奶,消費者可能還面臨在冷凍柜酸奶和一只酸奶牛之間做出取舍。
與預包裝酸奶不同,一只酸奶牛主要是“現調活菌酸奶飲”,其避開了傳統酸奶受限于包裝的問題,可現場與谷物、水果等其它品類進行搭配,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以其特色產品“原味酸奶紫米露”為例,將酸奶和谷物紫米相結合,一來延續產品健康的理念,二來對產品有所創新,增加咀嚼感,頗受消費者青睞。
數據顯示,一只酸奶牛僅招牌“酸奶紫米露”平均每天可銷售40萬杯,占營業額的40%。
02立足成渝圈:
打造經典的區域領先式布局
所謂種間競爭,絕非局限于品類創新。凡是在內卷之外孵化出成功的創新,我們都可以稱其為有效種間競爭。
從整個茶飲市場來看,多數茶飲品牌發家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亦或是消費能力比肩一線的長沙。喜茶、奈雪均發家于廣東;茶顏悅色在新消費城市長沙興起;滬上阿姨崛起于上海……獨獨一只酸奶牛,選在了不被關注的川渝地區。
圖源:Pixabay
這背后是一套零售學的地理布局邏輯。傳統零售連鎖,在地理擴張上有三大戰略。
第一是區域跳躍式布局戰略,即將門店布局在值得進入的地區,希望先入為主,從而抑制競爭對手。
白酒行業存在一個典型的地理擴張路徑:“東不入皖,西不入川”。而品牌一旦在這兩個市場得到了驗證,走向全國也就成為必然的事。
第二是區域集中式布局戰略,主要通過在一個區域內集中資源密集開店,形成壓倒性優勢,以實現規模優勢。
比如四川的紅旗連鎖。這個品牌集中式布局在成都一帶,不少便利店想進入這個市場,都不得不在隔壁的重慶設點先觀望觀望。
最后是區域領先式布局戰略,品牌優先將門店布局在競爭程度較低的地區,避開強大競爭對手以求取得發展。
新創的遇見小面即如此,作為重慶小面品牌,其創始人曾表示,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去重慶市場。這個品牌在廣州一帶布局,這屬于重慶小面競爭程度較低的地區,能夠避開強大的競爭對手謀求發展。
為了避開奶茶頭部品牌的鋒芒,一只酸奶牛也選擇了區域領先式布局,優先在能夠打造出優勢的成渝城市圈中實現從0到1。
2015年,一只酸奶牛在重慶觀音橋和四川川大的后門邁出了品牌第一步,隨后在川渝迅速擴店,1年開店200家。
避開了奶茶行業擁擠的市場板塊,一只酸奶牛更像是在走一條沒人走的路。但被視作流量洼地的川渝地區,其背后具有巨大的可挖掘市場。
以重慶為例,盡管偏居中部地區,但其消費水平仍舊不可低估。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2019年期間,重慶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與此同時,重慶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呈增長趨勢。
華經情報網
尤其2020年城市消費力排名中,在多數城市受疫情沖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重慶不僅同比增加1.3%,還以11787.2億位列第三,成為第三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破萬億的城市。
而隔壁的四川尤甚。
早在2014年,四川省消費規模就突破萬億元,在2015年1-10月,全省社消零總額累積近萬億元,月均超千億元。其中,成都全年消費近5000億元,綿陽突破800億元,南充、宜賓、達州4市突破600億元,瀘州、樂山、自貢3市突破500億元。
在2019年,成都社消總額更是突破6000億元,增速高達9.9%,僅次于上海、北京、廣州、重慶,位居全國第五。
在其它茶飲品牌忽視的川渝地區,迸發了巨大的消費潛力,而這剛好給一只酸奶牛這樣的品牌成長空間。
03錨定年輕人:
抓住最具價值的用戶群體
截止目前,一只酸奶牛的連鎖門店已經超過1000家,甚至打進了美國、澳大利亞等地。
放在重慶本地市場來看,新消費陣營中,不乏江小白、一只酸奶牛等品牌實現單品牌突圍。在這些遠離主流市場的品牌中,它們是如何破圈的?這成為整個消費行業的疑問。
前GE(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許正就提到一個關鍵錨點,即目標用戶。他曾談到,在這一環節,我們就需要自問幾個問題:
①我們到底是在解決真實的用戶問題,還是試圖解決自己模式創新的問題?
②我們的用戶是誰?最有價值的用戶又是誰?
③在逐步摸索中,客戶價值主張如何變化?有人可能會說這話還用問嗎?如果不去解決客戶的問題,我們為什么做商業模式的創新呢?
事實上,這恰恰是很多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可能會陷入的誤區。
企業創業的最初成功,都是源于解決了客戶的真實問題,從而獲得了客戶的認可,創造了價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企業的管理開始越來越復雜,創始人和創始團隊可能會逐漸忘記最初的目標,而將自身的盈利變成核心的目的。
因此,深挖消費需求,解決真實的用戶問題始終是企業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一只酸奶牛的用戶中,我們能夠看到學生、白領、藍領、大爺大媽甚至重慶棒棒一族。對比消費人群受限的其它品牌,一只酸奶牛更傾向于多人群覆蓋。這意味著對一只酸奶牛而言,每一個都是價值用戶。
為了靠近多樣化人群,一只酸奶牛開啟了品牌滲透。
首先是價格定位貼合大多數消費水平。
一只酸奶牛的產品定價在 12-20 元之間,相比于其它品牌30元左右的高價定位,這個價格更加容易被普通消費者接受。
其次是以促銷定位迎合消費者生活方式。
比如將“牛牛”這一IP形象進行聯名和打造,從而去傳播和講好品牌故事。
早些時候,一只酸奶牛就將重慶各大網紅景點和品牌吉祥物“牛牛”結合在一起,在抖音和小紅書上,開啟了一檔“跟著牛牛游重慶”系列,以介紹洪崖洞、李子壩穿樓、《少年的你》取景地等網紅景點。
借由這種方式,品牌在講述重慶故事的同時,一只酸奶牛也逐漸成為重慶的一張“名片”,成為游客來到重慶必打卡項目之一。
此外,品牌還以跨界聯名的方式,實現更大效率曝光,拓寬消費人群。
除早些時候和知識網紅@果殼聯名合作,通過專業知識博主做背書,強化自身專業做乳制飲品的形象外,一只酸奶牛還與青蛇劫起、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影視動畫合作,并參與到成都草莓音樂節、熱潮街舞、直播等活動中……在各種跨界活動中,我們開始頻頻看見一只酸奶牛的身影,不斷將年輕化新潮時尚融入品牌。
草莓音樂節上的一只酸奶牛
04寫在最后
網紅品牌的可持續化追問
在實現商業化的過程中,新賽道、新地域甚至是新營銷,都不能代表這條路一定是暢通無阻的。種內競爭的致勝因素,是效率、是極致,是價格戰,而種間競爭更重要可能是分化能力、是對新的生存空間的探索。
但萬物就像困在八卦陣,一切都具有兩面性。對于一只酸奶牛而言,在探索新的生存空間時,其面臨的困境也是全新的。
第一,酸奶飲品面臨不宜熱飲的痛點。
一只酸奶牛聯合創始人胡雁就曾表示,其爆品酸奶紫米露一定是加冰的狀態下,讓紫米懸浮著最好喝,因此其冬季銷量會下降20%,只能靠新品或增加牛奶類產品作為補充。
但在新茶飲更迭迅速的時代,跳出原有思維,研發更具創新的產品,變得更加緊迫。
第二,酸奶飲品對供應鏈要求更高。
盡管目前品牌已建立了穩定的奶源供應和完善的冷鏈輸送,實現了完整的商業閉環。但不可否認,當一只酸奶牛走向全國化時,也意味著對供應鏈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品牌還面臨競爭問題。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酸奶飲品到賽道。除了喜茶、奈雪和一點點等新式茶飲品牌在原有茶飲之外拓展制作酸奶飲品,不乏有Blueglass、有米酸奶等一批主營酸奶飲品的品牌出現。
這意味著早前酸奶飲品和奶茶的競爭中,前者存在的健康優勢可能不再,逐漸演變成品牌之間的競爭。
換句話說,當消費者人手一杯酸奶飲品時并沒有太大不同,但是一旦你拿的是一只酸奶牛,另一個人拿的是喜茶的酸奶,那品牌競爭就體現出來了。
如何在外來競爭者來臨時,保持原有優勢,是一只酸奶牛需要思考的問題。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乳業的入駐,正在為一只酸奶牛解決這些問題。資本的助力下,這個品牌或將在供應鏈、品牌營銷、渠道建設上再度提速。
過去有一句話,“規模是一切問題的解藥”。很多問題,靠把規模做大,自然也就消失了。待到一只酸奶牛規模再度提升時,中國3000億新式茶飲市場格局又將怎樣?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