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東鵬飲料發布一份《前三季度主要經營情況的公告》,公告提到:
“經財務部門初步核算,預計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約84.38億元-87.71億元,同比增長約 27%-32%,其中,第三季度預計營收約30.12億元-32.47億元,同比增長約 28%-38%。 此外,在營收穩步增長及規模化效應下,公司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均將保持增長”。
如按照東鵬飲料上半年20%的凈利率測算,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約為16.8-17.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66億元,同比增長約44.08%-50.94%。
節點財經根據公司過去三年(2020年-2022年)第四季度凈利潤占全年凈利潤的平均值16.3%測算出,東鵬飲料2023年全年有望實現凈利潤20.07億元-21.03億元,同比增長39.28%-45.92%。
盡管這一增速略遜色于前三季度的表現,但仍然超過90%的上市公司,這也是東鵬飲料能支撐起40倍市盈率的底氣所在。
然而短暫的業績高增并不能掩蓋東鵬飲料的種種問題,這包括公司的品牌影響力不強、營收未走出區域化、以及弱研發下導致的新品毛糙現象等。
作為一款軟飲料消費品,產品的門檻并不高,競爭力主要集中在品牌心智及渠道滲透上,上述兩方面東鵬飲料均需要加強。
首先在品牌心智端,一提起功能性飲料許多人想到的都是紅牛,東鵬特飲與體質能量、樂虎等組成了差異化不強的第二梯隊,尤其是除東鵬特飲廣東大本營之外大的地區,這種同質化品牌影響更為明顯。
其次在渠道端,筆者所在西北省會城市,東鵬飲料在超市的堆頭、冰箱中的放置位置均不占優。此外,公司也未能像元氣森林、農夫山泉等廣泛鋪設自有品牌冰柜,導致在商超里的存在感不強。
這些短板也使得東鵬飲料的營收長期依賴廣東大本營,2023年上半年該地區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為34.42%,盡管較前幾年的一半左右有明顯下滑,不過仍然高于西南區、廣西、北方(含北方大區)三地之和。
此外,近幾年東鵬飲料一直在發展功能性飲料之外的品類,試圖擺脫對東鵬特飲單一品類的依賴。公司上半年將“東鵬大咖”(一款咖啡飲料)與“東鵬補水啦”(一款電解質飲料)確認為第二曲線的核心品類。
但據節點財經調研,東鵬大咖的瓶身設計、口味、以及電商包裝等被許多用戶吐槽為“缺乏特色,口感一般、不注重設計細節等”。
公司財報顯示,上半年東鵬飲料的研發投入為0.25億元,研發費用率為0.47%,不僅不及同期農夫山泉的0.63%,還不及公司去年同期的0.48%。
如前所述,盡管軟飲料的產品與技術門檻并不高,但是緊跟消費者偏好,以及對瓶身設計、口感測試、包裝細節的打磨對形成好的用戶體驗至關重要。東鵬飲料想要做出第二曲線,務必要補足研發投入與品牌打造上的功課。
文 / 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