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七公
2023年,新能源車圈掀起了一股“反向合資”潮,寶馬50億元入股小鵬,蔚來獲中東資本79億元加持,Stellantis116億元買下了零跑20%股權……
無論是強強聯合,還是各取所需,其折射出的意義都非比尋常:本土車企們正以強勁實力定義新的變革趨勢。
這其中,智能化毫無疑問已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張名片,競逐全球的領先優勢。
現如今,得益于華為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新戰略、智選車新生態——“鴻蒙智行”的助攻,以及其三十余年ICT領域的技術沉淀、十余載服務終端的經驗的賦能,這一領先優勢還在持續擴大中,并在問界、智界等車型身上被具象呈現。
鴻蒙智艙,甩出一張車機界的“王炸”
智能化浪潮下,座艙(車機)不再是汽車的附件,而是掌控實權的絕對主角之一。
遺憾的是,現階段智能車機系統仍有很多不完備的地方,特別是流暢度方面。凱睿賽馳咨詢2022整車質量表現研究報告指出,智能車機系統出現死機和卡頓已經連續3年排名車輛故障榜前兩位。
但在試駕過問界后,大概率要刷新我們對智能座艙的認知了。
HarmonyOS智能座艙采用與華為智能手機、智慧屏等產品相同的鴻蒙底層,即HarmonyOS,配合智能中控大屏,任意觸碰動作,滑動、放大、縮小,亦或手機、車機互聯,下載軟件,一次運行十多個APP,都沒有絲毫延遲、卡頓,甚至響應速度比你的手指還快,用戶也不會因場景不同產生割裂感。
反觀很多同行,雖然屏幕數量多,芯片算力強,可一旦用起來,跟手性始終慢半拍,動輒還會出個小Bug,相較之下,HarmonyOS智能座艙帶來的體驗感完全是顛覆級的,相當炸裂,余承東將其評價為“和華為 Mate 60 Pro 一樣流暢”,實至名歸。
事實上,華為的研發團隊在智能座艙立項之初,就確立了要將Mate系列“天生快、一生快”的極致順滑和常用常新的稟賦,移植到車機上的思路,并交匯集合視覺、觸覺、聽覺等技術。
換言之,華為智能座艙的流暢性不是傻瓜快、粗暴快,而是體感+視感+聽感,行云流水般的快,“懂你”的快。
比如,HarmonyOS智能座艙運用前沿3D渲染和動效技術,包括引擎啟動的煙霧效果、車輛大燈的玻璃質感、“丁達爾效應”光柱、平滑過渡的軟陰影、3D動態UI的界面等,能完整且近乎真實地復刻出車輛所處狀態,或營造適宜氛圍,讓用戶同步縱享流暢度、安全性和愉悅感。
除了流暢,HarmonyOS智能座艙也更加聰明、好玩。其搭載的語音助手——小藝,擁有四音區精準鑒識,可視可說,一句話多個指令,最高60秒連續多任務對話,自動提醒等“魔法”,徹底兌現人與機器的自然交流、溝通。
可以說,華為智能座艙甩出了一張“王炸”,也把整車“大腦”拔高不止一個段位。
探幽索隱,華為對智能座艙的打磨,是從底層的車機模組出發,到鴻蒙微內核,再到系統層、框架層,涵蓋北向原生鴻蒙應用、儀表應用,是端到端的深度自研。
這么做的好處顯而易見。
一來,因為骨子里深厚的技術基因和一貫秉持的技術信仰,所孕育的龐大底下根系,使華為更容易打造出差異化,性能出眾的產品,且生于茲長于茲,鴻蒙車機與華為穿戴類、全屋類無縫銜接,共同構筑可循序、可活水的生態圈,更好地擴展想象空間。
二來,端到端布局下,相對更低的制造成本、適配成本,能夠讓車企在競爭中更具價值力、渠道力、市占力,應對此消彼長的消費需求遷移時,游刃有余。
據悉,華為首款轎車智界S7的智能座艙首發搭載HarmonyOS 4,不僅首次接入盤古AI大模型,全方位提升圖形、多媒體、內存、調度、存儲、低功耗等各項能力,且進一步深化平權概念,可多人多設備協同交互。
識物、懂路、可靠,華為智駕高度“類人”
想象一下,我們行進在不同的高速、城區,不再依賴高精地圖,無需低頭找路,也無需擔憂路況多變,一切僅憑車輛自動甄別、反應,是什么感覺?
當城市NOA進擊為行業新一輪的競爭焦點,“重感知、輕地圖”已然成為業界的共識,各玩家也紛紛下場角力。
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大部分都是噱頭,除了特斯拉,便只有華為做到了,并且后者還拿下了含金量極高的地圖甲級測繪資質。
目前,問界新M7搭載HUAWEI ADS 2.0,率先啟用不依賴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預計今年底擴大到全國。
換言之,屆時,只要搭載HUAWEI ADS 2.0的車型,將不再區分城市,直接全國有圖無圖都能開。
此外,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清視覺感知攝像頭及超聲波雷達等眾多頂置硬件的加持下,HUAWEI ADS 2.0 還擁有另一套殺手锏——GOD(通用障礙物檢測)網絡2.0+RCR(道路拓撲推理)網絡2.0+車聯網2.0,主打高度“類人”,更識物、更辨路、更可靠。
具體而言,GOD的加入,賦予了HUAWEI ADS 2.0 強大的鑒識和處理能力,通用障礙物識別率高達99%,識別種類更精細,且類別無上限,諸如成排的錐桶、靜止水馬、土堆、倒地的大樹、側翻的車輛、山路滑坡的大石碎石、路邊運輸掉落的紙箱,“凡是擋道的,一概在我的視線掃射范圍內。”
RCR的加入,基于多傳感融合感知系統,結合道路預測神經網絡,實現了導航地圖和現實世界的匹配,復雜環境推理,感知面積可達 2.5 個足球場,實時生成道路拓撲,真正會看路,能懂路。
最新升級的華為車聯網2.0,作為AI、大數據、物聯網、安全加密等前沿技術的集大成者,突破單純的“聯網”屬性,以其獨家的核心部件云端守護、電池故障檢測和熱失控預警、分鐘級故障診斷、智能部件間協同安全認證和車內安全通信、進程級身份辨別和訪問控制機制等能力,再為智駕保駕護航,把用戶的安心、放心落到實處。
要說華為智駕為什么“YYDS”?
高科技“賽馬”,任何看似微末的舉動,都是厚積薄發的結果。在智駕領域,華為有約7000名專職研發人員,每年投入資金超百億元,立足自主可控,致力于開發包括最強計算平臺、擬人化智駕算法、大規模云端仿真和數據訓練在內的全棧解決方案。
HUAWEI ADS 2.0自2023年4月發布以來,在AI訓練集群上構建了豐富的場景庫,每天強化學習1000萬+km,不斷進化智能駕駛算法和針對不同情景的優化策略。截至2023年9月數據,長距離NCA領航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平均接管里程)高達200km,城市高架匯入匯出成功率高達99%+,靠譜系數不遜色于“老司機”。此外,智界S7還將首發無人代客泊車功能。
很大程度上,正是來自技術底座的硬核力、驅動力,讓華為智駕總是比競友更勝一籌。
光影“魔術師”,破解“汽車人語言”
實際上,華為對汽車智能的探索遠不限于座艙和駕控,就連經常被邊緣化的大燈也沒放過。
前段時間,很多群友都在分享不明覺厲的一幕:在視線盲區,大燈投射出一條與車輛同寬的交互光毯,提示路人有車輛,保障雙方安全;當進入窄道時,不用車主下車左張右望,大燈就能提前“瞄邊”;開遠光時,在不損失亮度的先決條件下,若對面有飛馳而來的汽車司機,大燈能對其做強光閃眼遮蔽;家庭出游、親友聚會,大燈化身為第三活動空間,如KTV、親子互動游戲等,烘托氣氛,共享科技創造的快樂。
不得不承認,這個大燈真的太“通人性”了,簡直就是破解汽車人語言的“魔術師”。
其實,這正是華為的智慧大燈HUAWEI xPixel,車載智能的一處細節,并將落地到12月上市的旗艦全尺寸SUV問界M9上。
值得注意的是,問界M9未出道卻火爆異常,迄今訂單超過25000臺。
據悉,HUAWEI xPixel配備260萬個像素點。在行業普遍百級像素水平的情況下,華為一舉躍升到百萬級,吹噓點說是降維打擊,謙虛點說算是碾壓;往小了說是自我追求的精進,往大了說是激活隊伍里的“鯰魚”。
xPixel為何能跳脫簡單的外觀點綴或照明“工具人”角色,如此“走心”,又如此踔絕?
深入肌理,還得歸因于華為遵循第一性原理,20多年來扎根光、研究光的長期積累,以及部署了大量專利、制定國內外標準。
節點財經了解到,華為深入激光光源、空間光學、光學算法等中樞技術,持續投入相關外延產業,已鍛造出AR-HUD、智能車燈、光場屏等重磅產品。
以AR-HUD(Augmented Reality Head Up Display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為例。根據第三方統計數據,國內乘用車HUD裝配率加速上揚,AR-HUD數量井噴式增長,并且頭部車企HUD裝配率攀升,旗艦車型呈標配趨勢。
華為AR-HUD身為“執牛耳者”,其將前擋風玻璃幻化為一塊超大智屏,集科技感、安全性、娛樂性于一體,全新視野詮釋駕乘風向標;同時,AR-HUD依仗小體積、大畫幅、超高清的本體,提供儀表信息顯示、AR導航、安全輔助駕駛、夜視/雨霧增強提示和影音娛樂等應用場景。
用戶在充電、停車小憩的空檔,抬頭即現堪比影院的70寸巨幕,獲得身臨其境的觀影效果,而前文不明覺厲的一幕也是AR-HUD賦能的成果。
當然,華為兜里的好貨還有很多,前瞻視角下更多黑科技也在演進途中。今年上海車展,華為亮相了HOE和光波導HUD技術樣機,為HUD跨代際的下一代成品打下基礎。
業內專家崔開山告訴節點財經,華為造車的事情,從開始到現在爭議從未中斷,自從問界新M7上市不到2個月大定超過8.6萬輛,可以說是迎來了絕地反擊,以及剛剛發布的智界S7市場一片叫好,出現乘勝追擊現象是大概率事件,疊加各汽車主機廠商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等均和華為建立深度合作,足以說明鴻蒙智行將迎來新的曙光。
結語
一個領域“頂層設計”的更新,往往是由領軍企業將漣漪變為浪潮,諸如特斯拉攪局汽車業,微軟改變計算機,OpenAI重塑互聯網。
余承東的口頭禪“遙遙領先、遙遙領先……”看似玩梗,實則已高調控場。
“天花板”級別的HarmonyOS智能座艙,高度“類人化”的華為智駕、 “通人性”的xPixel智慧大燈,不管是定睛某項,還是眼觀三方,不過就是對鴻蒙智行的管中窺豹。
但常言道,窺一斑可知全豹,我們依然能從這一信息產業與汽車工業深度融合的最佳實踐中深刻洞悉引領者的身姿,以及他為行業描摹的范本,指明的未來發展方向:“智慧體驗,無限可能”。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